close
 




 

做醫生是一種助人的志業,而不是一種謀生的職業



 

 


做醫生是一種助人的志業,而不是一種謀生的職業


摘錄自「談醫療書寫與生命倫理國立台中女中 陳昀瑜 老師


從醫生的觀點「醫病關係」可以用愛心、憐憫及責任來說明但在實際上的臨床關係中「醫病關係」有著微妙的互相依存卻容易破損的關係


實習醫師或醫師在面對病人之時,常會被家屬或病人質疑


如歐陽林〈產科門診現形記〉一文中提及幫產婦驗尿時,為了維護實習醫師的尊嚴,還要對產婦說:「哦!你不要小看驗尿這件事,當中的學問可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們也是讀了六、七年的書,才對它稍有概念,若要完全融會貫通,非得等到教授級不可……努力解釋、尋求認同之中有著一種詼諧卻荒謬的無奈


侯文詠甚至被病人直接咆哮「我不要給實習醫師換藥 !」


兩人直接在醫院中爭吵:「我雖然是實習醫師,可是好歹也在醫學院受了七年訓練,替你的傷口換藥我想綽綽有餘。」我可不高興了。


「我不要做實驗動物。」他振振有詞地叫著。


「這裡是教學醫院,換藥依法就是實習醫師的工作。這不是實驗,你也不是實驗動物,再說我還有許多工作。我們不要浪費時間,好嗎?」


「我有權利要求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醫師的專業被質疑醫病之間因為缺乏信任感而關係緊張


王溢嘉在〈隨時準備翻臉的信賴〉中,提及他與一對母女病患/家屬關係良好,但卻在一次注射失敗時遭受病人家屬嚴厲的批評:


病人的女兒忽然將手伸在我和病人之問,冷冷地說:「算了!不必再打了, 我看你再去學幾年吧!我媽媽不是實習品。」


我抬起頭來,接觸到的是她極度不悅的眼光。病人也擺出一張冷然的臉。


病人求醫是因為有某種身心上的病痛,而醫生具有醫學知識及醫療技能,可以幫助病人解除或減輕病痛,因此,彼此之間有著「需求」與「供應」的關係。但是,病人的病痛,攸關「生命」,而且「人命關天」,雖然「素昧平生」,不能用一般商業行為來看待和處理


正確的醫病關係是需要良善的互動的只可惜臺灣的醫病關係卻充滿緊張的對立甚至連非實習醫師也要面對病患的質疑、甚至法院的醫療訴訟


病人心跳停止,住院醫師為他做心臟按摩,沒有救活後病人家屬的狀子上寫:「某醫師將雙手按在病人柔弱的胸前,活活把他壓死。」


病人呼吸困難,總住院醫師幫他插氣管內管,想幫助他呼吸,病人沒有救回來,結果家屬也告了醫師一狀,說是 「某醫師不知憐恤,將一條鐵管硬生生插進病人的喉嚨,奪去了他寶貴的生命。」


病人對醫師的信賴往往並非全心全意的而是一種無奈的、暫時的、姑且試試的、隨時準備翻臉的信賴但這種脆弱而又緊張的關係似乎是無可避免的因為任何素昧平生的兩人要在匆促之間建立起利害關係都有其潛在的危機。或許醫學教育不只是要教導專業的求生技能(Skill to make a living),更要培育有奉獻與有利他精神的醫者,才能面對這種醫病關係,將做醫生當成一種助人的志業而不是一種謀生的職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婦安婦產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