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文
部落格全站分類:醫療保健
網路分享~http://www.pbf.org.tw/html/c01.asp
早產係指懷孕週數滿20週,但未滿37週之生產;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稱為低體重,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者稱為極低體重。 一般而言,出生體重愈低的早產兒面臨的問題通常愈多。因此,早產特別強調妊娠32週以前發生或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 台灣地區,每年約有近20萬名新生兒(據內政部統計處公佈105年人口出生數為208,440人),以目前周產期死亡率 ( 指死產或出生後七日內死亡者 ) 15 ~ 20/1000而言,每年約 3126~4169 名新生兒死亡,其中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就佔了75%以上,即每年約有2344~3127名極低體重早產兒死亡。 除了死亡的威脅外,伴隨早產而來的各種急、慢性問題,常使整個家庭窮於應付。更據統計資料顯示,約一半以上的極低體重早產兒需要靠呼吸器維持呼吸,其他的早產兒合併症如高黃疸血症、敗血症、呼吸道疾病、後晶體纖維化導致失明或顱內出血所遺留的神經的傷害及腦性麻痺等,不但造成孩子一生的陰影,也是家庭甚至社會沉重的負擔。 面對這樣常見而影響深遠的問題,如何充分利用現有的知識,儘量降低早產的發生,值得大家深思。1947 年,著名產科權威 Dr.Eastman 就表示『唯有對造成早產的多項原因充分的了解,才能有效的預防。』正如同所有的疾病一樣,預防重於治療。
由於早產的發生有50%不明原因,經評估為高危險群者,並非一定會早產,而經評估不是高危險群者,也不表示一定不會早產。因此,懷孕中的婦女,都必須注意早產徵象,儘量避免早產的發生。
婦安婦產科
婦安婦產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